邳州志卷之二下建置沿革历代州郡沿革,史书地志綦详。惟自典午以后,南北区分,斗牛之野,郡有雍、徐,吴越之乡,州编冀、豫,废置无恒,古今各异。
下邳牙错其间,又古封建之域,不加详考,何以传信?兹于正史通考而外,兼及通鉴胡三省注,读史方舆纪要,互相考证,疑者阙之。
夏。
邳国,左传定公元年:薛宰曰:薛之皇祖奚仲居薛,以为为车正。奚仲迁于邳,仲虺居薛,以为汤左相。应劭曰:邳在薛后,徒此臣瓒日:有上邳,故曰。下也。方与纪要:治东古邳国也。
商。
邳国,左传昭公元年,赵孟曰:商有姺邳。
周。
邳国。左传隐公十一年:滕侯、薛俟来朝争长。竹书纪年:梁惠成王三十一年,邳迁于薛。
秦。
下邳县。史记项羽本纪:项梁渡淮,凡六七万人,军下邳。邳泗水
西汉。
下邳县。前汉书地理志:高帝置东海郡,县三十八。下邳良、成仍封,皆附皆附焉。
按应劭注曰:秦郯郡。史记始皇本纪: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,有泗水、薛郡,无郯郡。金辅之先生礼笺云:汉志言本泰京师为内史,分天下作三十六郡,内不数内史。史记言郡置守、尉、监,明与内史所置不同。高帝纪:六年,以砀郡、薛郡、郯郡,立弟交为楚王。楚王交传:郯郡作东海。应邵曰:东海秦郯郡。郦道元沂水注曰:郯县,东海郡治。秦始皇以为郯郡,汉高帝二年,更从今名。史记陈涉世家:陵人秦嘉。嘉等皆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。是时未有东海郡,史二家以今名追书之,而秦有郯郡,郡治郯,是其据证。又按史记绛侯世家:藉已死,因东定楚地泗水、东海郡。此改郯郡为东海郡之始。
三国魏。
下邳国。按邳志不载郡县,详封建。
西晋。
下邳国。晋书地理志:太康元年,分下邳属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。
东晋。
诸天下邳郡。按:东晋成帝以后,邳处南北之中,置属不常,另详考据于后。
南北朝宋。
下邳郡。宋书州郡志:下邳太守,领县三:王、下邳、良、成、僮。齐。
下邳县。南齐书州郡志:下邳属南彭城郡。建武三年省。
梁。武州。
陈安州。按梁、陈二书皆无志可稽。
北魏。
东徐州。魏书地形志:徐州领郡七,彭城郡,领县六。孝明帝孝昌元年置,治下邳城,领下邳、临清、郯三郡。下邳郡领县七:良城、下邳、僮、武、原、坊、亭、栅、渊、归正。
东魏。
东徐州领下邳郡。
北齐。
东徐州领下邳郡。
后周。
邳州领下邳郡。以上三书俱无志。按方舆纪要云:晋永兴二年,琅琊王睿监徐州军事,留守下邳。大宁中,没于石勒,永和五年收复。太元三年,没于符坚。坚置扬州镇焉。九年,谢元取下邳,秦人遂弃彭城,元进据之。义熙五年,刘裕伐南燕,自下邳步进。宋元嘉二十一年,魏主焘南寇,分遣拓拔那自青州趋下邳。泰始二年,下邳为魏所取。梁天监五年,张惠绍攻下邳,不克。魏孝昌初,置东徐州于此。永熙二年降梁。梁置武州,改下邳曰归正县。太清二年,又降于东魏,复曰东徐州。陈大建六年,复得之。十一年,为周所取,亦曰下邳郡。兼置邳州。隋郡废州存。此南北朝之大略也。
唐。
下邳县。唐书地理志:河南道徐州郡县七下邳上。
五代梁。
下邳县。五代史职方考:自梁迄州,下邳县,俱隶于武宁军节度使治。
唐。
下邳县。
晋。
下邳县。
汉。
下邳县。
周。
下邳县。
宋。
淮阳军。
宋史地理志:京东路淮阳军,太平兴国七年,以徐州下邳县建为军,并以宿迁来属。
金。
邳州。
金吏地理志:山东西路邳州,中刺史。宋淮阳军。贞祐三年,改隶河南路。领县三:下邳、兰陵、宿迁。
元。
邳州。
元史地理志:元初以民少,并三县入州。至正三年,以州属归德府。十二年,复置睢宁、宿迁两县,属淮安府。十五年,还来属。领县三:宿迁、下睢宁、下下邳下。
明。
邳州。明吏地理志:淮安府,州二,县九。洪武初,以州治下邳,领县二:宿迁、睢宁。四年,改属中都,十五年来属。
本朝。
邳州,旧属淮安府。世宗寭皇帝雍正二年,升为直隶州,统宿迁、睢宁二县。十二年改属徐州府。
封建夏。
奚仲国于薛,后迁于邳。
商。
仲虺为汤左相,封于薛。
汉。
楚王韩信,淮阴人。汉四年,平齐,立为齐王。五年正月,徒为楚王,都下邳。事具本传。楚元王刘交,汉六年,立为楚王,王薛郡、东海、彭城三十六县。高后二年,以交子郢容为宗正侯,封上邳侯。事具本传。
武原靖侯卫胘,汉七年,以梁将军从,初起,撀韩王信、陈豨月功。八年封武原侯。
良成侯刘文德,鲁安王子,昭帝始元五年封。
下邳惠王刘衍,明帝子,永平十五年封。立五十四年薨,子贞王成嗣。成立二年薨,子愍王意嗣,立五十七年九十。子哀王宜嗣,数月薨,无子,国除。事具本傅。
后汉。
武原侯徐璜,下邳良成人。桓帝初,为中常侍,以收梁冀矣功,封侯。事具本傅。
晋。
下邳献王司马晃,字子明,晋宣帝弟,安平献王孚子。武帝受禅封,泰始二年就国。子绰,别封良成县王,事具本傅。
南北朝宋。
垣崇祖封为下邳子。
邳州志卷之二下
下一篇